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外标准中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对比分析
文献摘要:
对中国、美国、英国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标准规定的极限质量水平偏低,导致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明显低于国外标准,既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用户方风险,又不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外多数标准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接收准则不符合一次计数抽样检验理论,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非统计方法与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的检验功效差异较大;多数情况下无须同时设置平均值接收准则和最小值接收准则.美国标准的接收准则较好地平衡了生产方风险和用户方风险,检验功效较好,统一了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和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非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采用了较一致的数理统计原则,其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总体较均衡、合理.根据中外标准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我国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的初步改进建议,包括根据合理的生产方风险、用户方风险和极限质量水平,确定标准差已知的抽样方案;以贝叶斯理论为依据,采用与标准差已知方案保持一致的分位值,确定标准差未知时的抽样方案;当样本容量较小时,改用非统计方法,或基于贝叶斯理论将前一检验批与本次检验批样本合并.
文献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抽样检验;检验功效;风险
作者姓名:
李勇生;蒋利学;王卓琳
作者机构: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引用格式:
[1]李勇生;蒋利学;王卓琳-.中外标准中混凝土强度接收准则对比分析)[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09):1-8
A类:
接收准则,生产方风险
B类:
中外标准,混凝土强度,标准规定,极限质量,质量水平,国外标准,工程质量,国际标准,接轨,计数抽样,抽样检验,统计方法,非统,检验功效,无须,最小值,美国标准,地平,数理统计,改进建议,确定标准,抽样方案,贝叶斯理论,知方,保持一致,样本容量,改用,检验批
AB值:
0.234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