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AMF与根瘤菌对间作大豆光合与呼吸代谢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索接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写为A)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简写为R)对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简写为F)/大豆Glycine max(简写为S)间作系统中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间作系统中各处理大豆的光合与呼吸代谢及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所有间作处理的大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ηm和根系泡囊强度ηV均比相应的单作处理低,各相对应处理间ηm差异均显著,ηV差异均不显著(除间作双接种处理较单作双接种处理ηV显著增加外).与相应的S或F+S对照相比,所有单接种A或单接种R处理分别表现出显著或不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双接种处理的增加效应最大且差异显著.2)间作F+S处理的大豆根瘤数量和干质量均比相应的单作S处理低,但分别单接种A或R处理后,均呈增加趋势;单作系统和间作系统中,双接种A+R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3)间作系统中,F+S处理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比相应的单作S处理低,分别单接种A或R后均呈升高趋势,双接种处理的促进效果优于单接种处理,间作双接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4)间作系统的大豆叶片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接种处理的促进效果由大到小均为双接种A+R、单接种A、单接种R.5)大豆叶片线粒体膜H+-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6)各间作接种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及产量均高于其相对应的单作接种处理,且各间作接种处理均有A+R>A>R的促进趋势.可见,幼套球囊霉和费氏中华根瘤菌双接种处理可显著促进间作大豆植株生长,促进效应优于单接种处理.
文献关键词:
幼套球囊霉;费氏中华根瘤菌;间作大豆;光合生理;呼吸代谢
作者姓名:
吴艳芬;刘秋鸣;刘卫欢;蒙爱萍;陈振翔;刘灵
作者机构: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541006;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541006
引用格式:
[1]吴艳芬;刘秋鸣;刘卫欢;蒙爱萍;陈振翔;刘灵-.AMF与根瘤菌对间作大豆光合与呼吸代谢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2):231-241
A类:
费氏中华根瘤菌,F+S,A+R
B类:
AMF,间作大豆,呼吸代谢,幼套球囊霉,Glomus,etunicatum,简写,Sinorhizobium,fredii,金橘,Fortunella,margarita,Lour,Swingle,Glycine,max,大豆植株,植株生长,田间试验,各处,生长发育状况,有间,根系,菌根侵染,单作,双接种,促进效应,根瘤数量,干质量,促进效果,大豆叶片,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琥珀酸脱氢酶,脱氢酶活性,H+,ATP,各间,生物量,光合生理
AB值:
0.2623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