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锁磷剂和增氧剂对沉积物内源污染物钴的吸附
文献摘要:
为探究不同吸附材料(锁磷剂和增氧剂)对沉积物内源污染物Co的影响机制,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区域,设计3组室内模拟试验(对照组、增氧剂组及锁磷剂组),基于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样(HR-Peeper)装置采集4个阶段(加入吸附材料后的第4天、30天、90天、150天)水样,解析原位覆盖条件下沉积物剖面溶解态Co、Fe(Ⅱ)、Mn的垂向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锁磷剂和增氧剂未造成水体中的pH值和Eh值的剧烈变化;沉积物剖面中溶解态Co质量浓度降低了1.29% ~45.87%,且30 d时的吸附效果最好;增氧剂组及锁磷剂组沉积物水界面Co释放通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00μg/(m2·d)和1.19μg/(m2·d);沉积物剖面Co的释放受铁、锰的氧化还原控制,且主要受锰的氧化还原控制;增氧剂对钴的吸附效果优于锁磷剂,且有效吸附时间更久.
文献关键词:
锁磷剂;增氧剂;沉积物;溶解态Co;梅梁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敏娟;燕文明;陈翔;何翔宇;闫钰霖;田玢
作者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敏娟;燕文明;陈翔;何翔宇;闫钰霖;田玢-.锁磷剂和增氧剂对沉积物内源污染物钴的吸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90-97
A类:
沉积物水界面
B类:
锁磷剂,增氧剂,内源污染物,吸附材料,Co,以太,太湖,梅梁湾,室内模拟试验,平衡式,间隙水,Peeper,水样,原位覆盖,Mn,垂向分布,相互作用机制,Eh,吸附效果,释放通量,氧化还原,吸附时间
AB值:
0.256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