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不同胆肠吻合术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再次阅读内镜图片,分析不同类型胆肠吻合术后特别是胃肠改道术后ERCP的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因胆系疾病接受ERCP的胆肠吻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图片,分为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holedochoduo-denostomy,CDD)、Roux-en-Y 胆肠吻合术(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RYHJ)和 Whipple 术后三组,以及 ERCP 成功和失败两组,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ERCP操作132例次,患者年龄9~80岁,中位年龄57岁,包括CDD组4例,RYHJ组30例,Whipple组54例,胆管-回盲部吻合1例.ERCP距手术的时间分别为30(1~40)、2.75(0.5~14)、2(0.3~19)和10年,手术后出现胆系疾病症状的时间分别为240(3~360)、12(1~156)、22(0~216)和60个月.50%的CDD经局部麻醉操作即可成功,RYHJ(96.7%)和Whipple(100%)基本均为全身麻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D组首次进镜成功率为100.0%,RYHJ组和Whipple组分别为40.0%和77.8%,更换内镜后分别提升至43.3%和83.3%,不同术式间进镜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D、RYHJ、Whipple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53.8%、8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CDD、RYHJ、Whipple组ERCP成功率分别为100.0%、33.3%、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21/88),分别为感染(14.8%)、胰腺炎(9.2%)、出血(3.4%)、穿孔(2.3%).胆肠吻合术后ERCP的常见原因分别为吻合口狭窄(50.0%,良性狭窄39.3%,恶性狭窄10.7%)、胆管结石(37.5%)、反流性胆管炎(12.5%).吻合方式为预判ERCP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OR= 7,95%CI:2.591~18.912,P<0.001).结论:伴胃肠改道的胆肠吻合术后ERCP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YHJ的成功率显著低于Whipple术后,手术方式是决定ERCP能否成功的唯一影响因素.
文献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肠吻合;Roux-en-Y吻合术;胃肠道内镜检查
作者姓名:
郑炜;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闫秀娥;张耀朋;王迎春;刘文正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191
引用格式:
[1]郑炜;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闫秀娥;张耀朋;王迎春;刘文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6):1178-1184
A类:
choledochoduo,denostomy,hepaticojejunostomy,RYHJ,胃肠道内镜检查
B类: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肠吻合术,术后患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改道,道术,内镜中心,十二指肠,CDD,Roux,Whipple,患者年龄,回盲部,手术后,疾病症状,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不同术式,插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腺炎,穿孔,常见原因,吻合口狭窄,良性狭窄,胆管结石,反流性,胆管炎,吻合方式,手术方式
AB值:
0.1569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