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早期力线改变对下肢关节的影响
文献摘要:
背景: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下肢力线内移、膝关节内翻畸形得到纠正的同时,势必引起临近关节的位置代偿性变化以适应新的力线,截至目前为止,从影像学角度系统而全面测量髋关节、髌股关节、踝关节等邻近关节代偿性变化的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下肢力线改变引起的髋关节、髌股关节、踝关节的代偿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9例患者影像学资料,为评估治疗后下肢力线矫正疗效,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髋-膝-踝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关节线会聚角、承重线比率和胫骨后倾角.为评估治疗后髋关节、髌股关节与踝关节的代偿性变化,分别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外展角、胫骨倾斜角、距骨倾斜角、Caton-Deschamps指数、髌骨外侧移位、髌骨外侧倾斜角、髌股关节内侧间隙、髌股关节外侧间隙.结果 与结论:①治疗后患者下肢力线矫形满意,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末次随访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关节线会聚角、承重线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未造成胫骨后倾角的增大,治疗前与治疗后胫骨后倾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髋关节内收加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髋外展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踝关节内翻得以纠正,治疗前与末次随访胫骨倾斜角、距骨倾斜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后造成髌骨位置下降,治疗前、治疗后Caton-Deschamps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未出现前后向及外侧位移、未出现髌骨倾斜(P>0.05).
文献关键词: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影像学;下肢力线;髋关节;踝关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奎帅;张靓;陈进利;任中楷;赵夏;李天予;于腾波
作者机构: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超声科,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奎帅;张靓;陈进利;任中楷;赵夏;李天予;于腾波-.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早期力线改变对下肢关节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06):821-826
A类:
B类:
下肢关节,下肢力线,膝关节内翻畸形,势必,代偿,目前为止,髋关节,髌股关节,踝关节,青岛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即刻,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节线,会聚,承重,胫骨后倾角,外展角,倾斜角,距骨,Caton,Deschamps,髌骨,骨外,移位,侧倾,关节外,矫形,内收,后踝,翻得,指数比较
AB值:
0.1622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