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冬小麦-夏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周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文献摘要:
在保证周年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探索同时实现冬小麦与夏玉米机械直接收获籽粒(简称"双粒收")以及冬小麦节水的种植模式,对提高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意义重大.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山东胶州、河北大名和河南新乡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CK)和实现双季籽粒机收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TR),研究其周年产量、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TR模式通过小麦极晚播(11月中旬)和玉米极晚收(11月上旬)对周年气候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变化.与CK比,TR处理冬小麦由于其生物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导致平均减产9.2%;但夏玉米中晚熟品种由于其粒重和收获指数显著提高而平均增产8.1%,且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为14.1%~16.8%.另外,TR处理冬小麦季耗水量和周年总耗水量分别比CK减少15.3% 和6.0%,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 和8.4%;冬小麦季产值和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但夏玉米季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8.7% 和16.2%,周年经济效益增加5.6%.极晚播冬小麦+极晚收中晚熟夏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的建立,可同时实现冬小麦节水和夏玉米籽粒低水分机械收获,同时保证了较高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为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思路.
文献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双粒收模式;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宝元;陈传永;孙雪芳;葛均筑;丁在松;马玮;王新兵;赵明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北京 100097;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青岛 266109;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 3003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宝元;陈传永;孙雪芳;葛均筑;丁在松;马玮;王新兵;赵明-.冬小麦-夏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周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12):1959-1972
A类:
温度生产效率
B类:
夏玉米,双机,年资,周年产量,不降,节水,种植模式,黄淮海,海区,生态效益,胶州,北大,大名,河南新乡,田间试验,一年两熟,双季,籽粒机收,TR,气候资源利用效率,中旬,上旬,再分配,作物产量,产量变化,生物量,穗数,千粒重,减产,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籽粒含水量,小麦季,耗水量,总耗,水分生产效率,产值,经济效益增加,晚播冬小麦,玉米籽粒,低水分,分机,机械收获,全程机械化,机械化水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光能生产效率
AB值:
0.2852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