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文献摘要: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土-草"界面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草-畜"界面肉羊、奶牛对施入氮的消化率、利用率、残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180处理下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和N90处理(P<0.05),与N270和N360处理无显著差异;"土-草"界面,N180处理下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最高,损失率最低,与N36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草-畜"界面,N180处理下肉羊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N360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N180处理下奶牛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吸收23.95%,损失50.83%;高丹草茎、叶部位对施入氮的分配规律表现为:叶(54.35%)>茎(45.65%).15N标记高丹草被反刍动物消化后,综合得出,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肉羊)"界面施入氮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4.49%,肉羊吸收19.46%,损失50.83%;在"土-草-畜(奶牛)"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5.78%,奶牛吸收18.17%,损失50.83%.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素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可为高丹草合理施肥及草畜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15N标记;高丹草;"土-草-畜"界面;氮素利用率;土壤残留率;动物消化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源;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刘贵波;杨志敏;祖晓伟
作者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衡水 053000;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张家口 075000;河北省畜牧总站 石家庄 05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源;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刘贵波;杨志敏;祖晓伟-.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08):1249-1257
A类:
同位素标记法,动物消化率
B类:
高丹草,氮素运移,运移规律,合理施肥,15N,hm,N90,N180,N270,N360,施肥处理,主要农艺性状,植物利用,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肉羊,奶牛,干草产量,下肉,下奶,反刍动物,草畜,转化研究,氮素利用率
AB值:
0.20963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