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及其限定
文献摘要: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可将被告人上诉分为"违约性上诉"和"救济性上诉":前者是被告人借由上诉来寻求生效控辩合意预期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后者是被告人因—审裁判实体或程序错误而通过提出上诉寻求救济.救济性上诉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有其必要性与正当性;违约性上诉不仅助长被告人投机心理,而且不利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的立法目的.对违约性上诉的限定主要有"效力维持型"和"利益收回型"两种模式.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之下,"效力维持"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自生自发探索"利益收回"的限定模式,主要是借由检察院抗诉并经二审改判收回被告人在认罪认罚中所获从宽利益;为防止"利益收回"模式中的回应性抗诉在司法实践中演变为报复性抗诉,应当对其设置必要程序限制.
文献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违约性上诉;救济性上诉;报复性抗诉;回应性抗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谢登科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登科-.论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及其限定)[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79-91
A类:
违约性上诉,救济性上诉,回应性抗诉,报复性抗诉
B类: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求生,控辩,合意,预期利益,人因,裁判,出上,求救,正当性,助长,投机,机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诉讼效率,立法目的,收回,两种模式,现行法,法律规定,司法机关,关在,自生,定模,检察院,二审,审改,改判,司法实践,中演
AB值:
0.2173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