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国家化、民族性与基层治理结构演化——基于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寨老制"的研究
文献摘要:
中国有着丰富的基层治理资源.以往的研究在实践上侧重于汉族地区基层治理,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形态.在理论上更多地从乡村自治角度来加以研究,忽略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介入.本文基于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寨老制"相关文献资料,从国家化角度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基层治理结构的内生性演化.在治理单元上,传统国家通过"改土归流",将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封建村寨共同体转变为承担国家政治责任的村寨共同体.在治理主体上,传统国家通过"以职代役",将村寨头人纳入国家建制体系.在治理规则上,传统国家通过"因俗而治",将乡村习惯法融入成文法.当然,上述国家化的努力也受到村寨特有民族性的影响.在政治责任上,"田荒粮不荒"带来村寨的"越级上告","以职代役"的村寨头人"听调不听宣","以俗入法"仍难以改变"争讼不入官府".传统国家在溶解土司制度之后,仍然需要面对"一村一寨",而非"一家一户",由此形成以村寨为单位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文献关键词:
国家化;民族性;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路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路-.国家化、民族性与基层治理结构演化——基于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寨老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79-191
A类:
B类:
国家化,民族性,治理结构,结构演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治理资源,在实践上,于汉族,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自治,调查中,化角,重新认识,内生性,治理单元,改土归流,人身依附,封建,村寨,国家政治,政治责任,治理主体,代役,头人,建制,治理规则,因俗而治,习惯法,成文法,越级,上告,入法,争讼,不入,官府,土司制度,一村,一家一户,基层治理共同体
AB值:
0.4180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