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性
文献摘要: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农民要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群众自身的素质问题,或是干部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问题,而是要结合生产方式变迁带来的乡村分化和农民分化来理解.一方面,市场化推动了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农民的分化和去组织化,个体小农户很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利益在城市而非农村,这使得农民参与乡村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不高.新时代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农民分化和乡村分化这一客观事实,分清哪些农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他们共同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只有尊重群众意愿,顺应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文献关键词:
唯物史观;农民组织化;主体性;乡村振兴
作者姓名:
张慧鹏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引用格式:
[1]张慧鹏-.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30-45
A类:
B类:
唯物史观,农民主体性,农民主体地位,农民主体作用,党的历史经验,科学理论,进阶,组织起来,中农,归结为,农民群众,质问,乡村分化,农民分化,去组织化,小农户,现代产业,城镇化进程,非农,农民参与,客观事实,分清,乡村社会,利益诉求,尊重群众,客观规律,农民组织化
AB值:
0.299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