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之路和基本经验
文献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点半"现象成为持续困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难题.实际上,中小学作息时间和家长上下班不一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澳大利亚开展课后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通过中小学课后服务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加强学生与外部生活的认知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塑造孩子成为自信的、积极的学习者和有效的沟通者.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经历了以看护、娱乐为主的生活服务,逐渐发展出教育的功能,拓展了课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力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其具体举措如下:首先,在法律定位上,通过国家立法和相关政策保障儿童享受课后服务的权利;其次,在机制保障上,国家通过财政资助、师资配置、场所标准和服务内容等予以规范和创新;再次,在监督评估上,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持续发展和改进儿童参与课后服务的质量,确保课后服务卓有成效,以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最大利益.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课后服务具有如下启示:一是明确课外服务的法律性质和价值定位;二是探索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资助政策;三是丰富和拓展课后服务项目的内容形式;四是加强监督和评估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文献关键词:
澳大利亚;"三点半"现象;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史自词;李永涛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史自词;李永涛-.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之路和基本经验)[J].比较教育学报,2022(01):67-80
A类:
B类:
小学课后服务,基本经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三点半,作息时间,长上,上下班,课后服务体系,身份认同感,加强学生,看护,生活服务,具体举措,法律定位,国家立法,政策保障,机制保障,财政资助,师资配置,服务内容,监督评估,儿童参与,卓有成效,义务教育阶段,有如,课外服务,法律性质,价值定位,资助政策,拓展课,服务项目,内容形式,加强监督
AB值:
0.2906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