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与中国母亲群体的环境行为
文献摘要:
在"社会化"论和"社会结构"论看来,母亲与环境的亲密关系浑然天成.那么中国的母亲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表现得更环保、更亲环境呢?本文使用CGSS2013数据,勾勒了中国母亲群体的日常环境行为图景,并基于对客观结构和主观感知与母亲群体环境行为关系的考量,在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等关系维度上,探讨了中国母亲群体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发现,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父亲表现得更积极,非母亲女性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都表现得比母亲群体更积极;媒体使用、环境污染感知、受教育年限等对母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亦通过环境污染感知对母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中国母亲群体环境行为受到来自环境污染感知的多路径、复杂性影响.母亲群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推动生态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应激发母亲群体的"亲环境"意识,以此推动生态型社区/社会的建设及绿色消费生活的普及;同时,在公共政策设计上,为不同生命周期的母亲群体提供更全面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
文献关键词:
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环境行为
作者姓名:
龚文娟;彭远春;孙敏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410075;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引用格式:
[1]龚文娟;彭远春;孙敏-.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与中国母亲群体的环境行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22-36
A类:
B类:
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国母,社会结构,看来,亲密关系,浑然天成,现实生活,CGSS2013,勾勒,主观感知,行为关系,关系维度,公共领域,父亲,私人领域,媒体使用,受教育年限,亲环境行为,间接影响,空间实践,多路径,生态型社会,社会建设,绿色消费,公共政策设计,社会支持,社会福利,福利保障
AB值:
0.3006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