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讽喻与昭雪:《步辇图》李德裕题跋考论
文献摘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手卷,是记录初唐贞观年间禄东赞入朝为松赞干布请婚事件的一件美术作品.该图卷旧传为阎立本手笔,后流传至晚唐,大和年间李德裕重予裱褙,并题跋于画心左侧.既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画作为唐真迹还是宋摹本、作者为谁、所呈现的具体历史场景为何以及递藏等方面,李德裕重装褙并题跋的动机、功能及影响,则鲜有学者论及.文章从跋文的格式、《册府元龟》的录文两个方面,为原跋文出于李德裕之手提供了新的佐证;通过对重装褙背景及跋文的分析,发现此事隐射了晚唐与吐蕃关系的一桩旧事——吐蕃维州城守将悉怛谋受降事.由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打击报复,李德裕在该事件中经历了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失败,其所遭受的"幽枉"或羞辱,乃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故始终在寻找辩白和昭雪的机会.2年后,他主持中枢,恰逢宫廷书画整理与收藏活动,此时他新伤未平、恨意难抒,遂以宰相之尊亲自主持《步辇图》的重装褙工作,并不厌其烦、喋喋为之题跋.该题跋,与其说是对约200年前太宗接见禄东赞事件的追忆,毋宁是对2年前他本人所受的政治羞辱的咀嚼;同时,该题跋也可索解李德裕在剑南西川节度使任职时的遭遇、他所倡导的边疆政策及二者与题跋内容之间隐喻性的关联.具体地说,其题跋所表现的内容,或不仅引发了李德裕的身世之痛,也可赋予其所主张的边疆政策以历史的正当性.跋文对《步辇图》所表现的事件进行了重构,似是为暗示他对维州受降事件的处理,乃是遵循太宗皇帝的原则和遒谟;而文宗皇帝与牛李出卖向化者致其遭虐杀,则违背了太宗所确立的对帝国藩属的执驭之道.换言之,李德裕对《步辇图》的题跋,当是以对太宗朝贞观旧事以及吐蕃政策的征引为隐喻,暗讽维州城悉怛谋受降事,并为自己辩白.重装褙、题跋及"追论悉怛谋"等一系列事件,不仅解慰了12年来所遭受的良心之痛与道德折磨,反映了当时牛李两党对于吐蕃政策的不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中晚唐朝廷对于回鹘、黠戛斯等边疆民族割据政权的立场及策略.文章可作为探讨古人如何以书画收藏及题跋活动作为政治"动源",来隐晦地表达其施政策略的美术史个案.
文献关键词:
李德裕;步辇图;晚唐边疆政策;牛李党争;吐蕃;悉怛谋
作者姓名:
李钦曾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引用格式:
[1]李钦曾-.讽喻与昭雪:《步辇图》李德裕题跋考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51-161
A类:
禄东赞,悉怛谋,李宗闵,恨意,唐朝廷,晚唐边疆政策
B类:
讽喻,昭雪,步辇图,李德裕,题跋,考论,北京故宫博物院,手卷,初唐,唐贞观,松赞干布,婚事,美术作品,图卷,传为,阎立本,本手,手笔,裱褙,多集,画作,真迹,摹本,历史场景,递藏,重装,跋文,录文,手提,佐证,此事,隐射,吐蕃,一桩,旧事,维州,州城,受降,牛僧孺,打击报复,该事,政治与道德,羞辱,乃是,治生,刻骨铭心,辩白,恰逢,宫廷,书画,收藏,宰相,尊亲,亲自,不厌其烦,喋喋,与其说是,接见,追忆,毋宁,咀嚼,索解,剑南,南西川,节度使,任职,隐喻性,具体地说,身世,正当性,似是,暗示,太宗皇帝,文宗,出卖,虐杀,违背,帝国,藩属,换言之,当是,太宗朝,征引,引为,暗讽,良心,折磨,中晚唐,回鹘,黠戛斯,边疆民族,割据,古人,隐晦,施政,美术史,牛李党争
AB值:
0.3918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