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农田水利供给质量提升研究——农户视角的分析
文献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的高质量供给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乡村文化是指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体系的总称,是乡村地区自然、历史的沉淀及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乡村文化振兴是指乡村社会整体精神文化的振兴,其本质内涵在于通过集体性、开放性的文化载体作用于个体的文化感知和价值规范,其基本目的在于"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亦即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乡村"合作文化"、限制乃至最终消除乡村"不合作文化".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乡村文化振兴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内在机理是:乡村"合作文化"激励作用的发挥可促成农户积极参与农田水利供给的合作均衡实现,进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被充分、及时和普遍地供给出来,农田水利工程满足农田灌排需求的充分性、及时性和普遍性也随之提升,即农田水利供给质量随之提升.江西省万载县鲤陂水利协会位于双桥镇鲤陂灌区,是一个百年不衰的农民水利协会,其运作绩效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扩大了灌溉面积""节省了农户灌溉用水劳动力投入""灌区工程质量不断改善""提高了弱势群体灌溉用水的获得性"等方面.鲤陂水利协会的运作绩效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乡村"合作文化"激励对农户在农田水利供给中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及最终对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推升作用.鲤陂水利协会的长期治水实践说明:农户认知结构、农户双边关系、小型"水利社会"中的"合作文化"嵌入均有助于推升农田水利的农户合作供给质量.振兴乡村文化以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基本路径在于:培育农民认知结构中 的信任与合作理念;建构农户间互惠、互信、互动的行为关系网络;推进乡村场域的"合作文化"建设.
文献关键词:
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合作文化;农田水利供给质量;乡村振兴
作者姓名:
杜威漩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引用格式:
[1]杜威漩-.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农田水利供给质量提升研究——农户视角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5-25
A类:
农田水利供给质量,行为关系网络
B类:
乡村文化振兴,提升研究,农户视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利是,命脉,高质量供给,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方式,观念体系,总称,乡村地区,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精神文化,文化层,乡村社会,社会整体,其本质,本质内涵,集体性,文化载体,载体作用,文化感知,价值规范,新集,集体主义,互助合作,合作文化,演化博弈模型,推升,内在机理,激励作用,合作均衡,农田水利工程,遍地,灌排,充分性,及时性,万载县,双桥镇,不衰,灌溉面积,灌溉用水,劳动力投入,灌区工程,工程质量,弱势群体,获得性,同侧,面折,折射出,合作行为,治水实践,农户认知,认知结构,双边关系,合作供给,振兴乡村,基本路径,信任与合作,互惠,互信
AB值:
0.2807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