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T在产后盆底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CT在产后盆底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诊治的产后女性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CT检查,记录CT特征.判断产后盆底损伤发生情况与盆底肌力、盆底肌最大收缩力、盆底收缩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在70例女性中,发生产后盆底损伤21例(盆底损伤组),占比30.00%,其中阴道穹隆膨出5例、子宫脱垂8例、直肠后壁膨出5例、直肠前壁膨出2例、直肠脱垂1例.盆底损伤组的CT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都明显低于非盆底损伤组(P<0.05),表面通透性(PS)明显低于非盆底损伤组,数据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盆底损伤组的盆底肌力、盆底肌最大收缩力、盆底收缩持续时间都显著少于非盆底损伤组,数据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盆底损伤21例患者中,Pearson分析显示,盆底肌力、盆底肌最大收缩力、盆底收缩持续时间与BF、BV、PS等CT参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产后盆底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CT在产后盆底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参数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盆底肌力状况,在产后盆底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效果.
文献关键词:
产后盆底损伤;CT;盆底肌力;早期诊断;相关性;盆底收缩持续时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钱文科
作者机构: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天水市骨科医院,甘肃天水 741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钱文科-.CT在产后盆底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1):149-151,164
A类:
产后盆底损伤,盆底收缩持续时间
B类:
小陇山,山林,林业,中心医院,产后女性,盆底肌力,阴道,穹隆,膨出,子宫脱垂,后壁,前壁,直肠脱垂,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
AB值:
0.13243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