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重点潮间带沉积柱砷和汞的环境本底值构建及污染评价
文献摘要:
潮间带沉积物中砷、汞污染会导致该区域的动植物中砷、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当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存安全,因此研究潮间带沉积物中砷、汞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大辽河口、苏北盐城浅滩、闽江口和珠江口4个潮间带为研究区,对沉积物砷、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与对比研究,为潮间带沉积物砷、汞污染情况提供基础资料.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研究区沉积物中砷、汞元素含量,选取铁元素作为归一化元素,建立了不同潮间带沉积物砷、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统计结果表明:砷、汞含量最大值均出现珠江口,分别为42.90mg/kg和0.287mg/kg,大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砷的20.0mg/kg标准值和汞的0.2mg/kg标准值.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砷、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在砷含量背景值中:珠江口最大值为19.19mg/kg,苏北盐城浅滩为11.02mg/kg,大辽河口为6.42mg/kg,闽江口最小值为2.90mg/kg;在汞含量背景值中:珠江口最大值为0.08mg/kg,其余三个河口均较小,大辽河口为0.03mg/kg,盐城浅滩为0.02mg/kg,闽江口为0.02mg/kg;砷、汞元素本底值最大值均出现在珠江口,最小值位于闽江口;砷元素在4个潮间带沉积物中均属于无污染情况和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汞元素在珠江口为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在其他3个潮间带沉积物中为轻微污染或者无污染情况.研究区中4个潮间带沉积物中砷、汞含量呈"南方高,北方低"的分布特征.闽江口和珠江口潮间带沉积物中砷、汞元素含量受人类工农业活动影响较大,因此造成了砷、汞含量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且珠江口的砷、汞污染情况较其他潮间带更为严重,亟需加强控制其污染趋势.
文献关键词:
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污染评价;原子荧光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壮;侯国华;高茂生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壮;侯国华;高茂生-.中国重点潮间带沉积柱砷和汞的环境本底值构建及污染评价)[J].岩矿测试,2022(05):857-866
A类:
287mg
B类:
砷和汞,环境本底,本底值,污染评价,潮间带沉积物,汞污染,动植物,汞含量,含量变化,大辽河,辽河口,苏北,盐城,浅滩,闽江口,珠江口,汞元素,元素含量,污染情况,基础资料,原子荧光光谱法,铁元素,化元素,环境背景值,90mg,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沉积物质量,标准值,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状况,砷含量,19mg,02mg,42mg,最小值,08mg,余三,03mg,砷元素,无污染,微污染,工农业,农业活动,更为严重,加强控制,污染趋势
AB值:
0.2338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