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海3种小型砗磲的外壳形态差异分析
文献摘要:
本研究对中国南海3种小型砗磲(Tridacna spp.)[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包括2种外壳形态)、长砗磲(Tridacna maxima)和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的外壳形态性状进行生物统计学差异分析.研究表明,4组砗磲外壳存在显著形态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9个外壳比例性状能够较好区分3种砗磲,且2种不同外壳形态的番红砗磲在壳宽/壳长、足丝孔宽/壳长、壳质量/壳长和左右壳厚比壳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基于欧氏距离Ward法且指定聚类数k=4的条件下,4组砗磲层次聚类效果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建立散点图,累计主成分贡献率73.85%,各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50.47%,13.78%和9.60%;线性判别分析得出3个判别函数,方差解释率依次为70.13%、20.97%和8.90%.3种多元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解释各组砗磲的外壳形态差异,结果均显示两组番红砗磲的外壳形态更为接近,同时长砗磲与诺亚砗磲的外壳形态较为接近.
文献关键词:
砗磲(Tridacna spp.);外壳形态;多元统计分析;南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钞琪琪;杨毅;顾志峰;王爱民;LóPEZ Violeta;刘春胜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 海洋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570228;西班牙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西班牙 马德里 28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钞琪琪;杨毅;顾志峰;王爱民;LóPEZ Violeta;刘春胜-.南海3种小型砗磲的外壳形态差异分析)[J].海洋科学,2022(10):24-31
A类:
外壳形态,Tridacna,noae
B类:
砗磲,形态差异,中国南海,spp,番红,crocea,maxima,诺亚,形态性状,生物统计学,统计学差异,形态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壳宽,壳长,足丝,丝孔,壳质,长存,欧氏距离,Ward,定聚,聚类数,层次聚类,散点图,线性判别分析,判别函数,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AB值:
0.2588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