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传统与现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归属
文献摘要:
中国电影百余年来始终重点关注一个文化问题,即民族电影的现代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创作中,体现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叙事方式、民族性审美探索和民族风格的追求;在理论上,表现为中国电影的批评话语和理论对象的确立、表述的中国化方式和体系建构等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人和本土研究者在电影这种来自西方的新兴艺术形式、现代传播媒介面前始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本土化情结和寻找与建构本土电影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形态的现实焦虑.理论所面临的局面似乎更为困难,因为电影是一门新兴的外来现代艺术形式.本土的电影理论一方面缺乏传统艺术、文化理论的传承或支撑,另一方面只能从创作中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阐释,并意图建立起一种体系.但是从现实看,始终没有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创作与研究之间嫁接的有效桥梁,所以很难搭建起一种中国民族电影的理论话语体系和有效的实践性方法.如何实现这样的学术、艺术理想,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电影上的"现代转换"(或者"追根溯源"更为准确),成为当下电影研究者和生产者关心与热衷的话题.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小健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小健-.传统与现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归属)[J].电影评介,2022(23):1-7
A类:
B类:
传统与现代,中国电影,文化归属,百余年,民族电影,现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化,叙事方式,民族性,民族风格,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影人,本土研究,新兴艺术,艺术形式,现代传播,传播媒介,介面,终有,挥之不去,情结,精神内涵,艺术形态,现代艺术,电影理论,传统艺术,文化理论,呼应,实践成果,代电,电影创作,嫁接,中国民族,理论话语,艺术理想,现代转换,追根溯源,电影研究,生产者,热衷
AB值:
0.4313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