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文献摘要:
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中震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结构的地震力如何求得,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精细化延性抗震设计理论,影响结构性能系数R取值的各种因素,结构延性系数与构件宽厚比的关系.介绍了采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流程,及性能系数最小值的确定依据.最后对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在抗震性能化设计流程、性能系数的取值、构件宽厚比限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文献关键词:
钢结构;延性抗震设计;性能化设计;性能系数;二阶效应;宽厚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佳;童根树;李常虹;刘宜丰;张磊;付波
作者机构: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浙江大学高性能结构研究所,杭州310058;杭州铁木辛柯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杭州3112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佳;童根树;李常虹;刘宜丰;张磊;付波-.《钢结构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J].建筑结构,2022(18):145-150
A类:
B类:
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抗震设计,不坏,大震,弹塑性,阶段结构,地震力,何求,延性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理论,结构性能,性能系数,各种因素,结构延性,延性系数,钢结构设计,设计标准,最小值,设计流程,宽厚比限值,二阶效应
AB值:
0.268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