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体质量新生儿PICC导管末端位置对继发性乳糜胸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新生儿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末端位置与继发性乳糜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从2013年11月至2020年12月PICC新生儿689例,置管后发生乳糜胸的新生儿共6例,通过与PICC导管末端位置、体质量因素行相关性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例继发性乳糜胸新生儿(其中男5例,女1例,5例体质量在1.0~1.5 kg之间,1例为1.9 kg)均经右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行胸片检查,其中5例导管末端位于T2右侧,1例位于T1位置,6例新生儿经胸穿抽液、禁食、补液及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果显示导管末端位于T2与非T2(在1.0~1.5 kg、1.5~2.0 kg以及整体中比对)乳糜胸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体质量组之间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CC导管末端位于T2位置为新生儿继发性乳糜胸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留置于T2位置。对PICC导管末端位置处于T2等远离中心位置的新生儿应定期行X线检查定位导管末端位置,以减少新生儿继发性乳糜胸等并发症。
文献关键词:
新生儿;PICC;导管末端;乳糜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小玲;陈倪;谢伟纯
作者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汕头 515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小玲;陈倪;谢伟纯-.不同体质量新生儿PICC导管末端位置对继发性乳糜胸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4):3535-3538
A类:
B类:
PICC,导管末端位置,继发性,乳糜胸,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顾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置管,生乳,素行,Fisher,概率法,中男,贵要静脉,胸片,禁食,补液,呼吸支持,痊愈,中比,尽量避免,中心位置
AB值:
0.17180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