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取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0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2±2.10)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5.67±2.13)岁,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两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C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
χ2=3.991,
P=0.046)。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22.59±3.61)分]、心理[(23.69±4.59)分]、精神[(19.67±4.27)分]、社会文化评分[(13.79±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648、5.254、3.462、4.790,均
P<0.001)。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功能[(86.39±3.72)分]、生理职能[(83.37±3.59)分]、躯体疼痛[(85.45±3.70)分]、情感职能[(85.70±4.12)分]、生命活力[(85.57±3.80)分]、社会功能[(82.22±3.66)分]、心理健康[(83.40±3.68)分]、总体健康评分[(83.4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
t=15.252、9.320、9.026、9.346、13.559、7.717、8.968、6.082,均
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82.86±3.28)分]、并发症预防[(83.95±3.42)分]、操作技能[(82.87±3.38)分]、沟通方式[(82.96±3.73)分]、导管维护效果评分[(82.89±3.84)分]均高于对照组(
t=2.928、3.297、2.905、3.303、3.157,均
P<0.01)。
结论: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接受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文献关键词:
恶性肿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血栓;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会娜;曹旸;连淑范;张文博
作者机构: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郑州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会娜;曹旸;连淑范;张文博-.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2):3153-3157
A类:
B类:
FMEA,护理干预,PICC,置管,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效果,前瞻性研究,郑州市,第三人,常规干预,护理满意度,舒适状况,GCQ,健康调查简表,SF,并发症发生率,躯体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健康评分,并发症预防,操作技能,沟通方式,导管维护,化疗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AB值:
0.19639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