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部感染发热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治疗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5(48.24±6.73)岁,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自拟中药方实施穴位贴敷治疗,1次/d);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2~74(48.19±6.71)岁,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片,1 次/d)。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用率(%)和( xˉ±s)表示。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分别为(1.64±0.52)μg/L、(48.12±11.35)mg/L、(9.75±3.38)mg/L、(5.12±1.7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5±2.49)μg/L、(95.53±21.25)mg/L、(18.69±6.18)mg/L、(9.58±3.8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703、13.915、8.974、7.428,均 P<0.05)。观察组头晕、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2, P<0.05)。观察组对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77, 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12±1.35)d,对照组为(6.3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74, P<0.05)。 结论:针对社区肺部感染发热患者,在临床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干预的方式,将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穴位贴敷
作者姓名:
黄洋;戎伟鹏;谭发林
作者机构: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 510300
引用格式:
[1]黄洋;戎伟鹏;谭发林-.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19):2736-2739
A类:
B类:
穴位贴敷治疗,社区患者,肺部感染发热,海珠区,江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肺,发热患者,治疗干预,干预方式,自拟中药方,常规西药治疗,乙酰氨基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hs,组头,头晕,皮肤瘙痒,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快速恢复,临床应用价值
AB值:
0.1697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